安多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中国现代地名学中期研究概论19501
TUhjnbcbe - 2023/9/29 15:29: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92721.html

原创牛汝辰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全国地名普查,经20世纪80年代全国地名研究的繁荣发展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地名学水平可以说基本上与国外地名学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现代地名学中期大约为新中国成立后至年。由于建国初期地名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文革”过后由于适逢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室要为联合国提交地名单一罗马化的标准化地名资料,这时开始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地名普查工作,先后出版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录》《西藏自治区地名录》《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录》《青海省地名录》和《四川西部地名录》等,以及汉语拼音版《中国地图集》,以及《中国地名录》(地图出版社)。

年在太原创刊了《地名知识》杂志,开始逐步推动了我国地名学的研究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改刊为《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世纪80年代在沈阳创刊了《地名丛刊》杂志,为第二本公开发行地名专业杂志,后来改刊为《中国地名》,一起为我国地名学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各省内部发行的地名刊物还有十余种。截至年,全国已印刷出版了近种各市县的地名志,出版地名工具书数十种。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曾有过的,也是外国同行所惊叹的。至今已出版了地名专著数十种。以上这些都为我国地名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地名研究最繁荣的阶段,故下面重点论述90年代前期的地名研究状况。

一、地名专著

杨光浴的《地名学简论》(东北师大出版社年)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地名学的专著,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地名学的性质、对象、任务、作用,地名的基本概念、要素、结构、分类、功用,地名学的研究方法,地名标准化,标准地名社会化以及现代地名学的兴起及研究状况等,为中国地名学的建立及地名管理提出了有意义的理论导向和超前思维模式,是国内较有分量的专著。

王际桐主编的《地名学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年)是一部目前层次较高的多人分工合写的教材性论文集。该书详细阐述了地名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地名演变、地名特征、地名语词结构、地名标准化与译写规范化、地名调查与考证、地名管理、地名档案与信息系统、地名工具书的编纂及行政区划名称的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杨光浴主编的《城市地名学文集》(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年)是在全国城市地名学研讨会提交论文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论文集。这是我国第一本城市地名学的论文集,共收论文38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城市地名的定义、范围、要素、结构、功能;城市地名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城市地名的群体化、层次化、序列化;城市地名管理及具体城市街道命名的研究。

牛汝辰主编的《中国水名词典》(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年)共收录河、湖、海、峡、海峡、海湾、运河、水库、水渠、蓄洪区、坝、名泉、名瀑等条左右,55万字,其中河流、运河、水渠等主要收录长度在70公里以上的,湖泊主要收录40或5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体。另有一些河、湖不够我们收录的标准,但它在历史上较为著名,或有重要政治、经济和旅游价值的也酌情收录了一些。水名的主要释文内容有:拼音、方位、水源、流径、流向、长度、面积、库容、水量、所属水系、主要支流、通航情况、水力设施及发电量、水产、有关水文要素(如含沙量、河床比降等)和地理要素(如地形、地势、沿岸植被等)、水名的省义及由来等。该书由陈桥驿先生作序;由钱正英题词:爱我江河;由时任建设部部长的叶如棠题写书名。

陆耀富、李炳尧主编的《地名管理研究文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是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地名管理研讨会提交论文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论文集。根据论文的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地名管理体制、城镇地名管理、地名法制管理、地名命名更名、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地名图书编纂、地名档案与信息系统等专题。该论文集基本揭示了这次研讨会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地名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水平。

李如龙的《地名与语言学论集》(福建地图出版社年)是作者关于地名与语言,特别是闽台地区的地名与语言学问题的论文集,所收论文大多已经发表。这是我国第一部探讨地名学与语言学相互关系的论文集,所论问题深入细致,论点精辟,论据充实,对我国语言地名学的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牛汝辰的《中国地名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年)一书是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地名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分地名理论研究、地名文化透视和区域地名说略三部分。地名文化透视部分主要从19个方面论述了地名的文化内容,包括地名与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姓氏渊源、避讳、民族迁徙、地名连名制、古代井田制、奴隶制遗痕、十二生肖、井盐开采、方言与地方文化和岩画等内容。

马永立主编《地名学新探》(南京大学出版社年)是一部南京大学地名专业的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集,共收论文37篇,涉及地名学基本理论、地名学史、区域地名学、风景名胜名、城镇地名管理、地名信息系统和行政区划等7个研究领域。其中选取了历代卓有成就的地名学者,列述其生平,评说其成就,探讨其学术源流,并对影响地名学发展甚巨的重要学派的地名学理论、成果和方法,作了较为深透的发掘,这对发展现代地名学将产生积极影响。

徐兆奎的《中国地名史话》(中央*校出版社年)是一本系统论述我国地名发展演变史的通俗学术著作。上自远古及先秦,下至民国时期。该书分地名概述,远古及先秦、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地名,宋辽金夏、元明清和民国等朝代的地名。对各朝代的地名特点都做了系统论述,理出了我国地名演变的脉络和特点,对深入探讨我国地名的变迁和发展,探索地名演变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牛汝辰的《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电子工业出版社,年)一书,探讨了地名与姓氏的历史演变关系,认为今天的姓绝大多数是由姓和氏混合而成。我国姓氏来源于地名的很多,上古三代及大小诸侯国,其朝代名及其国名几乎都是取其远祖发祥地或封地的地名而命名,以姓为氏的姓氏大都也是这样。如周朝的“周”、传说喾元妃出门看见巨人足迹,循其印走了几步,便怀孕妊娠,生下儿子后稷,认为是不祥之兆而抛弃,故名弃。弃很会种地,农业知识懂得不少,尧听说后请他当农师;舜时又封弃于邰(今陕酉省武功县一带)。传到公刘,迁至豳(今陛西省彬县);古公亶父时定居于周(今陕西岐山县),部族日臻强盛。后周武王灭商,“周”又称为朝代名。邰、豳、周三姓皆以国名为氏,其实都是源于地名。以地名为氏是一种主要和姓氏来源,这似乎是各国姓氏历史中的普遍现象。就源于地名的姓氏,可以分为:以国名、邑名、乡名、亭名和居住地命名等几类。全书分别注释了约个源于地名的中国姓氏。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地名与姓氏的论著。

吴郁芬、哈丹朝鲁等编辑《中国地名通名集解》(测绘出版社年)是我国第一本地名通名的专业工具书。所用资料取自年以来全国地名普查材料,书中汇集了我国地名中能够区分地物类型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所收词目有读音、释义,大致分布区域,还收入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语地名通名。

翁立的《北京的胡同》(北京燕山出版社年)是一部论述北京胡同及其名称的学术专著。作者以通俗的笔调论述了“胡同”和北京胡同特点;北京胡同的形成,北京胡同的名称和胡同的发展,勾勒出了“胡同”的总体面貌。此书以“胡同”的形式、命名及其发展为框架,把格局与变迁、趣味与风情、历史与传说、人事与环境纵横交织于一体。

王际桐主编的《世界地名与民俗漫谈》(辽宁人民出版社,年)是一部叙述亚洲地名和民俗关系的漫谈形式的集结之作,共收入地名约条。

牛汝辰的《*地名概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区域地名特点的难度较大的学术专著。*地名由于历史、民族和语言的原因,是国际公认的地名研究的最难点,因而该书的出版有助于深入研究*地名,及其语言和历史。该书详细叙述了*的历史沿革、“西域”、“*”的由来,*地名研究的国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人们了解我国疆域史及维护我国领土完整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牛汝辰的《中国名称的由来和传说》(河北少儿出版社,年)一书简要介绍了我国42个名城的由来和传说。由来部分主要叙述了名城的历史沿革、名称得名的缘出和含义及主要名胜、土特产等,使读者对这些名城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对掌握地理知识、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帮助。

叶林、姚顺滨的《地图与地名》(西安地图出版社年)是二人分别关于地图和地名文章的汇集,分地图五千年和地名古今谈两部分,收入文章37篇,其中地名文章20篇,主要探讨闽台关系,地名作用,谈史修志和地名管理。

雀丹《地名与民族》(成都地图出版社年)是作者已刊布的关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名与当地民族、历史的个人文集。分地名与民族、地名与史志二部分,进行了多侧面的地方地名探索。

施连方的《北京街巷地名趣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年)是一本分类介绍北京街巷地名的科普读物,主要论述了地名的命名分类。

徐兆奎的《历史地理和地名研究》(海洋出版社年)是一部个人论文集。其中收入地名文章6篇,主要是历史地名研究和地名考证文章。

二、地名论文

1、地名理论研究

首先是在地名学史的研究方面,有胡阿祥的《拓宽加深中国地名学史的研究》,文章论述了中国地名学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特点、方法和地名学史的展望。这是一篇较有分量的文章。作者认为:国外地名学比较侧重语源学的研究,为语言学、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史提供资料为主要任务,而中国的地名学,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与阶段成果。古今地名学的观点、方法、目的不尽相同,在旧时代,地名研究一直划归历史学的沿革地理学,地名考证成了为历史学服务的贴身侍女;又由于汉字的一些特点,地名音、形、义的推定也一直是语言文字学的一部分,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古代地名研究的非系统性与孤立性。当然,客观地讲,我国地名研究有着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保持着较高活力和丰富的高水平成果,这是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另外还有韩光辉的《中国地名学的地名渊源和地名沿革的研究》,牛汝辰的《*地名研究史略》,张成秋《略谈我国地名学的兴起与发展》。关于地名考证的有史为乐《地名考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还有邱洪章的《论地名考证的科学方法》,孙关龙《我国行政区划通名的科学体系》,关于地名起源有王宝库、马晓东的《地名的起源和发展》,李传永《地名的起源和演变》,牛汝辰的《地名的起源与演变》。关于地名学方法有刘岩《地名的创新》,曾昭璇《地名学研究中地理学和民族学方法》,牛汝辰的《地名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和《地名学的一般方法》及《地名研究的符号学视界》等。

2、地名文化研究

朱天顺的《从台湾地名文化看两岸的密切关系》,胡阿祥《东晋南北朝侨州郡县的记载与研究》,牛汝辰的《地名与文化》《地名与民族迁徙》《地名与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从方言地名看中国地方文化》《中国民族语地名的多元文化背景》《从地名看我国岩画分布》《香港地名的殖民色彩》等,牛汝极的《*多民族的历史变迁与*地名的“土壤分析”》《*地名中的文化透视》和《从*地名看历史上的移民》,张树铮《河流名称“水”和“川”的地理分布及其语言背景》,司徒尚纪《广东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黄家教《地名的研究和应用》,潘秀华《地名对地方志的作用》,刘庆芳《方言地名刍议》等。

3、地名应用研究

关于地名命名的研究近年已发表多篇论文,特别是新开发区的命名问题是当前我国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个利于当今社会发展,又影响后世的大事。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沿边、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由南到北连成一片,因而地召命名问题也迫在眉睫,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方面的主要文章有王际桐《新开发区地名命名初探》,该文论述了新开发区命名的四原则,叙述了命名的四方法,即地名规划与城建规划同步;根据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特征命名;广征博采,听取专家意见;审定地名规划方案。最后提出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薛光的《经济开发区道路命名的思考》首先对江苏省昆山、江宁、无锡及南通等市县的经济开发区道路命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路名土俗浅薄,缺少城市色彩;地名移植不当,错位使用欠妥;名称来历尚好,系列程度不高。然后探讨了开发区道路命名难的症结和原因。即客观上开发区自行命名、未经审批等造成以上问题,主观上地名工作者参与意识薄弱,深入论证不够,也是造成开发区建设和命名相脱节的重要原因。最后对开发区道路命名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针对性探讨。另外还有张爱国、张淑丽《风景感知原理及其在景点命名上的应用》,段松廷《谈风景名胜区景点建设命名中的美学意境》,张文范《我国行政区划通名及有关问题》,汤书明《关于农村聚落通名认定问题的思考》,纪焕章《造字法与地名命名艺术》,梁华忠《我国铁路路名问题浅谈》,史为乐《谈谈我国县名的命名》,李之勤《关于陕西省各县驻地建置镇的命名更名问题》,梁新《初探我国市辖区名》,周纪安《经济开发区地名规划初探》,杜祥明《国外罗马字母地图上拼写中文汉语地名的新发展》,陈灿文《地名调查》,王际桐《做好“三沿地区”的地名管理工作》,姜爱明、明月华《湖南省市辖区名的命名与更名探讨》,陈根良《我国政区名称存在哪些问题》,曾世英《为我国的地名标准化而努力》,马永立《地名管理学绪论》,张仲春《城市地名学研究中一项重要课题》,路洪昌《对臆想地名几个问题的质疑》和《试论城镇地名规划的程序和方法》,李炳尧的《关于我国地名管理战略问题的思考》、《地名管理法规的实施》,王际桐《我国地名管理的科学构想》和《地名管理刍论》,褚亚平的《模糊性地名的存在与管理》等。

4、民族语地名研究

在我国少数民族语地名的书写和翻译方面,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自60年代以来就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先后制定了十多种少数民族语的地名译音规则,年修订出版了蒙、维、藏语的地名译音规则,到90年代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藏语德格话、藏语安多话、黎语、凉山彝语等地名的汉字译音规则,并作为行业标准颁布实施,正在修订的还有西双版纳傣语、德宏傣语的地名汉字译音规则。这些规则的颁布出版对我国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统一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关于地名翻译的文章还有曾世英《关于地名的正名——由额非尔士峰谈到第二松花江及其他》,V.费都亚杰、颜海云《关于壮语地名的汉译规范化问题》,温存智《藏语地名翻译的标准化初探》,共由《满语地名翻译的同音同形异义问题》,牛汝辰的《*地名的汉字译写》《*地名中“喀拉”一词辨析》,《〈突厥语大词典〉的地理学价值》,《新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研究综述》《疏勒名称试辩》《〈突厥语大词典〉第一卷中亚地名研究》《*地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少数民族语地名研究对发展语言学的意义》《双语区地名研究与语言学》《清代中国边疆地名研究综述》《〈突厥语大词典〉第三卷中亚地名译释》等,周定国《外国地名的汉字译写》等。关于民族语地名研究的文章较多,这里摘要述之。有陈丁昆《双语地名的形成和发展》,牛汝极《论*地名传说的特点、类型和主题》,侯绍庄《十二生肖场镇名称探源及其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朝克《〈黑龙江志稿〉呼伦县和室韦县的地名考释》,唐善纯《古越语地名考释》,陈桥驿《中国的非汉语地名》,周振鹤《古代少数民族语地名分布的区域特征》等。

年3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民族语地名国际学术交流会,收到论文38篇,主要有:孙竹《废除莫诺马哈峰,恢复原布喀达坂峰》;张仲春《满语地名的分布及其特点》,黄锡惠、李蕃多《东北地名的满语源辨正》,高正西《康巴地名的形成及其特征》,陈乃雄《地名分析与族源推定》,梁乃英《谈谈云南省的地名学研究》,复见《浅谈福建省畲族地名特点》,徐华鑫、陈灿文、李蓓《天津少数民族语地名特点与功能研究》,吴光范《探索规律开发宝库把少数民族语地名学术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段精德《基诺族聚落地名的源流》,王敬骝《就云南一些县的地名志谈我国多民族地区的地名研究工作》,梁乃英《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名译写汉字规范化的问题》,朱惠荣《云南民族语地名研究》等。

载《名实新学——地名学理论思辨》中国社会出版社,年

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现代地名学中期研究概论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