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帅爆为了这件事,他在海拔米的高 [复制链接]

1#

日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组发出了

《关于学习段玉平同志先进事迹的决定》

同时,中国移动第二届

“最美移动人”评选结果公布

段玉平也在其中

一看就非同寻常

今儿,咱就说一说段玉平的故事

他,就是中国移动的援藏干部段玉平

他工作的地点

在海拔米的西藏改则县

大伙儿印象中的海拔米高原是酱紫↓↓

然而,实际上,这里每年冬季长达8个月,有记录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0多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60%,县里至今还没有存活超过3年以上的树,生存环境恶劣,是国家深度连片贫困县。

年7月,段玉平被中国移动派往改则县对口援藏,担任阿里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改则县委常委、副县长。对于他来说,这三年,既长又短。

1

济民生

为民解困,他把绿叶菜种上雪域高原

刚到改则时,高原反应折磨得段玉平吃不好、睡不好,有人劝他,可以申请回内地招商引资,把资金带来就行了,不用在这儿受罪。

但段玉平却认为援藏是光荣任务,应该利用有限时间多办实事。作为中国移动派出的援藏干部,公司就是段玉平最坚实的后盾。如何用好、管好中国移动三年万元援助资金,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推动改则县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成了段玉平考虑的头等大事。段玉平多次与县委、县*府主要领导讨论研究,确定了蔬菜大棚、糌粑加工厂、安居工程、冬季牧草购置等14个项目。

为了快速熟悉社情民意,身体稍稍适应的段玉平立即投入到下乡进村入户的调研中。在走访中,他发现内地餐桌上常见的绿叶菜,在改则县却异常“金贵”,尤其是冬季时,很多人只能吃土豆、洋葱等根茎类蔬菜,叶子菜成了奢望。

当地的自然条件,根本不适合蔬菜种植;当地蔬菜基本都是从内地经拉萨转运到县里的;改则县离拉萨多公里,冬季常常大雪封山封路,运菜的车子半个月都进不来。

当地冬季的景象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急群众之所急。于是,他决定利用中国移动的援藏资金,启动蔬菜大棚的建设。在高原上种菜,周边人都表示不可思议,但是他做到了。

年年底,终于解决所有问题,开始试种蔬菜,前后总计用了近7个月时间,投入中国移动援藏资金万元建成了9个蔬菜大棚。

段玉平在蔬菜大棚和工人交流

年冬天,白菜、香菜、菠菜、茼蒿等棚产蔬菜陆续端上了改则群众的餐桌,而且因为节省了运费,现在县里的平均菜价下降了20%,解决了当地小伙伴们吃菜难的问题。

改则群众的主食糌粑(青稞炒熟后磨成的粉),也成了段玉平挂念的事情。当时,县里群众吃的糌粑都是从日喀则、山南等青稞产地买来的,不仅价格高,还不新鲜。

中国移动援藏资金投资建设的糌粑加工厂

为了让老乡们吃上新鲜的糌粑,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段玉平申请投入中国移动援藏资金,购入机器设备建成糌粑加工厂,解决了13个贫困户就业,加工青稞制成糌粑后销售。这样一来,糌粑价格从原来的每斤5元下降到3.8元,而且还是刚磨好的香味扑鼻的糌粑,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吃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住的问题。让大家住到更宜居的地方,这是段玉平积极奔走的又一大民生工程!

由中国移动出资、当地*府做相关配套的“圆梦新居”社区也在改则县落地生根,如今,社区的人都是从海拔米以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迁下来的。

同时,在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所在地,中国移动投资万元参与建设的“康乐新居”也投入使用,让上千牧民搬进了新居。

中国移动参与建设的“康乐新居”

2

抓经济

帮建革命纪念馆,因地制宜兴旅游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则县能够长远发展要靠什么?这是初到改则时,段玉平天天思考的问题。

改则县是纯牧业县,不产任何农作物,由于严格的生态保护*策,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不能开发。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瞄准了旅游产业,并依靠在江苏工作时积累的资源,将改则与内地紧紧相连。

到达的当月,他去参观先遣连革命遗址,得知了一段英雄历史——西藏解放时,原西北军区“进藏英雄先遣连”在改则县扎麻芒堡留下了壮烈事迹。60多年来,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这段光荣历史没有被很好地收集、整理、展示给后人。

一腔热血的段玉平听了,很想为这段历史做点事,将历史以具象的形式留下,让那些为改则牺牲过的人,不会被这片土地遗忘,精神也会被传承。他分管县里的旅游,便想结合红色旅游的主题来做规划。

段玉平一方面组织力量,带队到相关单位全面收集史料;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场馆建设,启动“先遣连”革命纪念馆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成为阿里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将成为改则红色旅游基地,仅遗址看护、纪念馆接待维护即可解决数十人就业。

打造先遣乡红色旅游基地、规划建设洞措乡确登村乡村游……段玉平做得不仅仅是这些。

在县委县*府的支持下,段玉平很快帮助成立了改则县旅游公司,对县里的旅游资源、产品进行市场化开发,集中收购麻米乡手工作坊里的藏香,注册商标后销售,一年销售额就有10万元。

年,他联系连云港市慈善总会,自己捐款5万元,成立了“连云港市慈善总会中国移动援藏基金”,募集资金19.37万元,在改则县成立了“特色产品商店”,集中展销当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围巾以及藏香等土特产品,月营业额最高时能达30多万元。

在段玉平的积极奔走下,改则县的旅游业发展很快走上了快车道。

3

兴教育

跑烂几双鞋,把捐赠物资送到孩子手中

扶贫先扶“智”和“志”,段玉平十分关心当地的教育事业。在下乡过程中,他走访了全县全部九所中小学校,发现名中小学生中,30%以上来自贫困家庭,不少学生因贫困萌生了退学念头,而且牧区还有些适龄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他深深地为此孩担忧。

段玉平深知教育对个体命运和整个地区的重要性,因此在改则的这几年,虽然不分管教育,但他从来没有放下过学校和孩子们,在段玉平心里,这些才是贫困地区的希望。

给当地学生和家长们讲“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此外,段玉平还发动内地的亲朋好友,尤其是那些在江苏的老同事、老朋友,对这些贫困学子进行一对一帮扶。

目前,共有多名内地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余人次,捐款达43万多元。每次捐赠,段玉平都把钱当面转交给学生,并拍照传给资助人,说明善款去向。

为了更多地帮助贫困学生,段玉平还专门联系了十多家单位,发动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对口支援改则县,为学生捐赠衣服、字典、运动器材、文具等物资用品。

段玉平和察布乡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他还把江苏爱心企业的捐款在改则县中学设立了“杰瑞励志奖学金”,以勉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11月10日,首批72名学生拿到了共计元的奖学金。

此前,先遣乡等5个乡一直没有通电,学校里的消毒柜、洗衣机都成了摆设,尤其是孩子们使用的餐具无法消毒,脏衣服也无法及时清洗。

段玉平迅速筹款,自己带头募捐5千元,并联医院、南京银行连云港分行等江苏爱心企业,筹资近8万元,为5个乡的小学陆续配备了柴油发电机和柴油,解决了学校的用电问题。 

段玉平代表中国移动向先遣乡小学捐赠发电机和柴油

年7月16日,在运送爱心物资去古姆乡小学的路上,公路被洪水冲坏,路面接连出现了两条大沟。段玉平和司机德江只好拿着铁锹挖土填沟,海拔米,挖几铲子就要大口大口喘气休息一会,直到路面平整,车子才继续前行,但这不是他唯一一次遇到这样的险情。

每来一批物资,无论多远的乡镇,他都会亲自送到被捐赠的孩子家中。但改则实在太大了,远的乡有多公里,为了这项分管以外的工作,段玉平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来回奔波了几万公里。他到西藏时带着的两双鞋都已磨破,其中的一双皮鞋脚后跟处已经磨出一个鸡蛋大的洞。

不过,段玉平觉得这些苦吃得很值,因为他深知贫困更苦,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读书,看见更大的世界,有一个好的前途。

4

炼*性

援藏虽苦爱为路,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改则,段玉平打造了红色旅游,将绿色蔬菜端上百姓餐桌,深耕地方教育,希望以教育促发展。他深爱那片土地,爱的十分认真。

作为一名从湖南澧县打拼出来的农家子弟,段玉平打心底里感激组织对他的培养。当中国移动号召*员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时,他主动请缨,一边安抚妻子和父母,一边收拾行囊。援藏近三年,妻子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一个人扛起生活中所有的困难。

长期的高原工作生活,给段玉平留下了许多身体上的病痛:左心房左心室肥大、三尖瓣血液回流、视力严重下降……他把儿女情长和身体透支暂时搁在一边,全身心扑在援藏事业上。

“不嫌累、不怕麻烦”是改则干部群众对段玉平最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中国移动援藏项目的落地实施,旅游产业的开发宣传,还是教育条件的逐步改善,他都亲力亲为。

段玉平驱车公里到察布乡多玛村罗拉家里走访

段玉平刚到改则县时,正逢冬天,宿舍楼简陋,楼顶的防水层也被冻裂了,白天太阳一晒,楼顶积雪便化成雪水顺着墙壁流进屋内。段玉平只能拿毛巾吸水,几分钟就能拧出一盆水,一直持续到半夜降温将雪水重新结冻。第二天,他赶快找来梯子,爬上楼顶,铲掉积雪、冰块,避免了水淹宿舍的惨剧。

改则县的地下井水重金属和矿物质严重超标,不能直接饮用,在这里,喝水、吃饭的困难也需要自己想办法克服。

“越困难的时候越能淬炼*性,越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意志,是与藏族群众团结一家亲给了我力量”,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之前,改则县没有沥青路,都是沙土路,为此段玉平每次下乡调研前,都要准备好衣食等物资,以防止路上遇到车辆抛锚,救援来的不及时。

去察布乡小学帮扶路上,车子陷入淤泥,3个多小时才拉出来

由于段玉平经常往来于学校及学生家庭间,很多改则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认识他,在路上遇见他时,会摘下帽子、弯腰抬起右手,以藏族礼仪打招呼。除了上级交办的任务,他利用一切机会为藏族群众分忧解难。

一次上街时,段玉平看到藏族女孩其美卓玛带着妹妹在街上捡垃圾,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她家结成扶贫亲戚。在他的帮助下,过去性格自卑的其美卓玛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

跟藏族女儿其美卓玛一家过中秋节

卓玛没有辜负段爸爸的期望,从一个自卑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最近一次考试,在普通班级近个学生中排名第一。段玉平高兴地在朋友圈里发布了这个喜讯。

段玉平在朋友圈里记录了在改则县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他的藏族"女儿"取得了好成绩,有他种植的青菜终于显露绿意,还有他对改则的新年祝愿,及对自己今后工作的要求。

三年援藏即将结束,段玉平直言与西藏的情缘将继续延续。无论未来身处何方,那个海拔米的地方,都将是他一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