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是中国安多藏族同胞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被称为“藏王故里秘境卓尼”。
金碧辉煌的安多古刹,凝重厚实的明代边城,淳朴独特的藏族风情,美不胜收的峡光水色......都无时无刻流淌着动态的诗情画意,让你流连忘返。
年以前,这里是卓尼杨氏土司的领地之一。
红色土司
在明朝永乐十六年(年),卓尼土司的先祖些地、敖地两兄弟历经千辛万苦率部到达卓尼,成为首领,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卓尼土司。
公元年,第五世卓尼土司进京面圣,明武宗朱厚照龙颜大悦,授五世卓尼土司“武德将军”,赐姓“杨”,希望他效仿宋朝杨家,镇守边关,为国效力,从此卓尼土司有了汉姓。
卓尼土司从明永乐十六年(年)开始,历任土司20任,历经了年,是甘肃几个藏族土司中确立时间最早,管辖范围最大(包括现卓尼、迭部两县和舟曲、宕昌、临潭等县的部分地区),沿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管辖人数最多的一个土司,人口最多时达到了10万余人,曾经对当地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历代土司都能审势度时,顺应时代的发展,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和第十四代土司杨声在禅定寺创办了藏经刻印院,开创了私人刻板的先河,并对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进行了正确的校对,并刻板了卓尼版的大藏经。
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在震惊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西南,北上抗日,途经卓尼辖区迭部时,他深明大义,拒不执行国民党阻击红军的指令,且暗中指示当地藏族群众为红军将士抢修栈道,开仓供粮,妥善安置流落红军,使红军顺利通过天险腊子口,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年9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余人到达卓尼杨土司的地界,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奇迹般的攻克了天险腊子口,最终找到了红军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沿着红军开辟的道路,再次经过杨土司的地界,顺利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
卓尼杨土司革命纪念馆
卓尼杨土司革命纪念馆通过重点展示卓尼土司杨积庆、杨复兴的革命道路和光辉业绩,揭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努力奋斗。
杨积庆
杨复兴
展馆主要展出的主人公是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和二十代土司杨复兴的革命道路和光辉事迹。展馆共分为五个展厅,总布展面积为平方米,每个展厅均存放了大量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风云变幻多彩人生
深明大义让道供粮
北上抗日风雨同舟
气贯长虹光照千秋
后继有人任重道远
你可曾知道?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战无不胜的长征画卷里,在中国解放军翻天覆地、攻无不克的斗争史册中,都有着卓尼杨土司鲜为人知的卓著贡献。
伟大的长征精神,辉煌的红色土司文化,在卓尼这片热土上熠熠生辉!
THE
原标题:《个陇原红色故事
追寻红色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