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呼毕勒罕清代活佛文物下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安多章嘉国师与蒙古哲布尊丹巴

章嘉国师为清代漠南(内蒙)、安多(甘青藏区)与北京地区位阶最高的格鲁(Gelug)派活佛,头衔源自康熙皇帝(-在位)钦赐之“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其清代转世世系为第二世至第七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则系清代外蒙地位最高的格鲁派活佛,转世世系为第一世至第八世。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册清乾隆四十六年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册清乾隆四十六年

《法身礼》本为唐代流行的礼忏文,早先通行的十首偈颂出自北魏景明二年()昙摩流支所译的《入佛境界经》。唐代不空(-)依梵文本增补重译,成此四十一颂的《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本册由高宗亲抄于乾隆四十六年()季夏月朔日,地点为热河殊像寺。案殊像寺为乾隆命内务府仿五台山殊像寺于避暑山庄北面所建,为承德外八庙之一。

乾隆皇帝御制宋人十八应真赞卷清爱新觉罗绵恩书

乾隆皇帝御制宋人十八应真赞卷清爱新觉罗绵恩书

此件作品为乾隆皇帝之孙爱新觉罗绵恩(-)所书。他聪敏恭谨,颇受高宗喜爱,系绵字辈皇孙中首位晋封亲王爵位者。法书内容为乾隆皇帝就宋代所传十八罗汉所作之《十八应真赞》,全文亦收入《御制文二集》。文中,十八罗汉的名号采章嘉国师参与编制的《钦定同文韵统》拼法。例如第一尊阿迎阿机达尊者,传统写法为因揭陀尊者,乾隆于首句末特加注解:“画阿迎阿机达像,或老或少不同,咨之章嘉国师,乃知见佛时像为少,成道时像为老”。

清文全藏经清乾隆五十五年内府朱印满文本

案其满文标题,《满文大藏经》应译为《满文翻译大甘珠尔经》。乾隆三十七年(),高宗以蒙、藏、汉文《大藏经》皆已刊行,独阙满文,遂请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主持满文译经,主要参照汉文藏经,比对蒙文《甘珠尔》后翻译,内容以经、律为主,密续经典收录较少。

章嘉国师与五台山

由于汉传与藏传佛教均视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清朝诸帝皆重视此离京不远的圣地。乾隆皇帝将镇海寺赐予三世章嘉,因此每年夏季章嘉多半在此安居。

《钦定清凉山志》卷六清乾隆间内府朱丝栏写本

清凉山即五台山,自元、明以来被视为文殊菩萨道场,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文殊与满洲音近,菩萨法号与清代国号相联,更使清廷益发重视五台山的经营与管理。《钦定清凉山志》收录清高宗六次西巡五台山经过,其〈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写于乾隆五十一年()第五次临幸。时三世章嘉国师率僧众迎驾,并陪同至文殊寺捻香礼佛。未料乾隆皇帝回銮不及一个月,即收到三世章嘉圆寂消息,此诗遂成为两人最后互动纪录。

金刚亥母十八世纪作品

金刚亥母为空行母的一种,以右侧有个猪头为特征,这也是其汉译“亥”的缘由。其为无上瑜伽母续教法胜乐金刚的明妃,但亦常单独作为“拙火定”修法的本尊来修持。

依据仪轨,金刚亥母为红肤,一面二臂,三眼,披头散发,裸身,戴五骷髅冠,身披各种骨饰以及五十颗新鲜滴血头颅串成的项链,下着虎皮裙,两侧天衣飞舞;右手高举金刚钺刀,左手于胸前捧着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其手肘还应倚一支噶章嘎杖,舞姿立于人尸上。此件造像各项细节均依仪轨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踩的人尸与莲座间还有一三角形,应为所谓的“生法宫”,修法时观想位于中脉脐轮下方,金刚亥母从中现出。

金刚手十八世纪内蒙作品

此件忿怒相金刚手身材肥短壮硕,双腿右屈左展,右手高举,持金刚杵(杵已佚),左手当胸,结期克印,表降伏之意。三目圆瞪,鼻梁粗短有力,龇牙咧嘴吐舌,神情十分生动。袒露的上半身饰满璎珞,腰系虎皮裙(细线凿刻皮草纹路),手腕、脚腕则缠小蛇。内蒙造像常流于板硬,此件无疑是内蒙造像中的罕见精品:鎏金明亮饱满,无论结期克印而弯曲的手指,或双腿展立而翘起的脚趾,都显得很有弹性。

六臂大黑天十八世纪内蒙作品

六臂大黑天为观音的忿怒相,原为香巴噶举所传,行走姿,在宗喀巴(-)降魔事业中显现为展立姿,系格鲁派最重要的不共护法。依据仪轨,六臂大黑天为黑肤,一面六臂,怒发向上,三目圆瞪,龇牙咧嘴吐舌,主臂于胸前持钺刀(已佚失)与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余四臂分持骷髅念珠、三叉戟(已佚失)、手鼓、索,头戴五骷髅冠,身缠蛇,并挂着五十颗新鲜滴血头颅串成的项链,下着虎皮裙;背后还披着象皮,由两上手所执,立于印度教象头神上,象头神上手持嘎巴拉碗与萝卜。

此件造像量体大,铜胎较薄,五骷髅冠、耳饰、嘎巴拉碗等法器、飘带、两上手所执的象皮双腿等,均分件捶打后接上。金属捶打为内蒙造像的强项与特色。 

吉祥天母十八世纪作品

吉祥天母为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的唯一女护法,以骑着骡子飞跃血海为特色,颇为格鲁派所重。此尊一面二臂,依据仪轨,其右手当挥舞巨大木棍,左手当胸,持盛满血的颅钵。由台座(血海)风格化之群山可知,此件作品为内蒙或北京地区的造像,其稀珍处在于铜胎上彩。铜胎局部上彩的大型塑像于甘肃、内蒙、北京的藏传寺庙中偶可得见,然多因脱彩或烟熏影响美观而被过度清洗。类此小尺寸造像或因长期被织物包裹,其彩得获保存迄今。 

安多章嘉国师与蒙古哲布尊丹巴

哲布尊丹巴

“哲布尊丹巴”名衔为五世达赖所赠,身为喀尔喀部最高宗教领袖,康熙又加封“呼图克图大喇嘛”。前两世皆出身蒙古土谢图汗家族,自第三世起,其转世均自藏区找寻,因此历辈均为藏人。

皇太子胤礽奏折清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二十日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入侵喀尔喀部,第一世哲布尊丹巴(-)的额尔德尼召寺(汉名光显寺)遭毁,遂率其他喀尔喀部贵族归顺大清。三十年()冬,哲布尊丹巴应康熙之邀访京,直到三十九年()准噶尔部乱平,方返故地重建原寺。此份满文折件递呈之时,圣祖正于热河亲征准噶尔部;内容前半为胤礽向康熙呈报哲布尊丹巴来访状况,之后为其他军事相关内容。胤礽呈文略以:“前奉谕旨:着给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赏看狮子。因大臣索额图(-)留守,故让索额图领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赏看狮子”。彼时清宫豢养之狮乃澳门葡萄牙商人自非洲莫三比克费心运送献予清廷之异兽,康熙皇帝曾多次于宫中设宴赏狮。

驻藏办事大臣恩麟奏折清同治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在位时发生兄长青衮杂卜(-)反叛事件,乾隆皇帝因而不准往后哲布尊丹巴的转世再于蒙古喀尔喀部中寻找,必须在西藏转世。因此,自第三世起,哲布尊丹巴均为藏人。第八世哲布尊丹巴(-)的父亲出身拉萨贵族,曾任十二世达赖(-)的会计。此件奏折所呈报的内容,系年甫五岁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将于来年春天为蒙人接往蒙古相关事宜。

仪式法会

清宫定期举办法会已有其制,肆应宗教活动所需之各式法器及乐器为数甚伙。这些器用有些源自藏区,也有不少出自内务府造办处的仿制作品。

喀章嘎清

喀章嘎又名天杖,起源自印度早期密宗瑜伽师的手杖,是以木棍插在婆罗门的颅骨作为标志,后来演变成明妃、女神或空行母的持物之一,象征菩提心的终极境界,大乐和空性的完美结合。

喀章嗄的构造复杂,以十字金刚杵和宝瓶连接杖身和杖柄,末端以尖锐的杵收尾。柄为三个头颅:一血淋淋人头、一腐烂人头、一干枯髑髅,代表断灭贪、瞋、痴三毒,顶端为金刚杵,代表第六大智。十字金刚杵,代表四大净色、四业、四无量和四解脱门。宝瓶象征圆满甘露,代表大智慧的完成。这件喀章嘎为银镀金,杖身饰嵌绿松石箍,用料讲究,不愧为皇家宗教用器。

镶铜胫骨号角清

胫骨号角大都以难产而死亡妇女之大腿骨制成的带孔号筒,其号嘴或用铜丝缠绕,或套以金属套,所发出之声音能取悦一切忿怒神,又能吓走一切邪恶精怪及恶魔,故瑜伽师、大成就者等密修行者常持之。一件号角以小腿胫骨为管身,上端膨大,吹口及出音口包镶金属片,管身亦束金属环,管身无按孔。另一件是以大腿管为管身,吹口包覆莲瓣纹铜片,喇叭口以张口龙纹为主体,是藏传佛教特有的法器。

金嵌松石奔巴壶清代清宫作品

奔巴壶也作“贲巴壶”,是藏语“瓶”的意思,壶为圆腹,一侧附流口,长颈,壶口有盖,无把手或柄,盛装净水,灌顶、沐佛等法会时用。这件金嵌松石奔巴壶分段铸造焊接而成型,表面运用敲花、累丝等技法,并镶嵌绿松石。全器以番莲纹为主,足、腹及颈上下缘饰莲瓣纹,器底刻十字杵纹,杵心雕作宝相花,做工精细,色泽华丽。

象牙璎珞衣清代清宫作品

象牙璎珞衣清代清宫作品

象牙及动物骨骼雕制成的髑髅五佛冠和璎珞裙,是蒙、藏族年节法会时演舞喇嘛穿戴的服饰配件。冠上饰代表五方佛的梵文字母,腰间饰法轮、金刚杵,坠饰宝石、垂铃,细致华丽,为宫廷作坊制品,原贮藏于皇帝居住的养心殿。

为本年中正殿送白伞盖大回避巴苓礼可否照上年礼节抑或仍遵旧例预备请旨清咸丰年间

康熙三十六年(),清廷于中正殿设立掌管宫中藏传佛教事务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每年定期在殿内各佛堂举办佛事活动。据此件奏折所述,每年十二月初九,中正殿举办遣送白伞盖大回避巴陵(梵文Balin音译词,即食子供品)的除障法会;皇帝依制须亲至中正殿坛城前拈香,向驻京各呼图克图供茶,并发放布施。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建于康熙四十二年(),乾隆朝继又大规模扩建。两位皇帝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此避暑,召见蒙、藏等族的王公贵族,是清王朝在塞外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清帝修建寺庙,举行法会,透过藏传佛教的信仰以整合与巩固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

《绿像救渡佛母赞》附镂金嵌宝石方盒清

《绿像救渡佛母赞》即藏传佛教通行的《二十一渡母赞》,然其汉译与传统汉文藏经版本互异,所用咒字又是乾隆十五年()之《钦定同文韵统》拼法,推测应为乾隆年间清宫作品。上下护经板均具三色丝绸,绣兰查体梵文渡母咒字。下护经板绘青布禄金刚、黄布禄金刚,以及手持金刚、白布禄金刚。经叶经板置于镀金函盒,函座为须弥座式,镂空卍字围栏,刻卷草纹,嵌松石莲瓣纹。函盖镂空,间饰蜜蜡、松石、珊瑚、青金石、车磲之八吉祥纹,盖顶镶嵌蓝色梵文文殊菩萨七字咒。

铜镀金佛塔及《五福德经》附木座清

嵌玉木座的屉内置《五福德经》玉册,座上供奉铜鎏金藏式佛塔,覆钵下作三道圆阶的尊胜塔,塔龛内亦彩绘尊胜佛母,塔座阴刻大象等动物,塔底刻十字金刚杵,刻线流畅,塔形圆浑,比例均衡,是蒙古一世哲布尊丹巴(-)作坊的佳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